close

作者: 劉俊偉/Prem Sajeev
不要重要在我們生活當中出現非常頻繁,它可能以各種方式出現-「說了也沒用,反正也沒人會聽」、「沒有人聆聽我」、「別人好就好了,我沒有關係」等等。有時可能會表現出乖巧體貼,實際上是漠視自己的需求與表達。因為我是不重要的,別人比較重要。

特別是我們的社會文化,常常會灌輸一些我們是不重要的訊息。像是台語俗諺中:「小孩子有耳沒嘴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從小我們就被教育「要聽話」、「要乖」、「不要製造麻煩」、「不可以頂嘴」等等。因此,我們開始不表達自己真實的意見,因為那是不對的。




像是一群朋友一起出去吃飯,當被詢問到意見時,就會說:「妳們決定就好。」或者對於他人的決定內心感到反對,但是卻不會說出來。和朋友喜歡上同一個人,就立即退讓,把自己的感覺壓抑在心裡。卻沒有想過,被喜歡之人也有選擇對象的權利。這都有可能是不要重要的禁止訊息在其中。

安靜而寡言,表現出內向的態度,也有可能是一種表徵。因為「我不重要」,所以在團體中可能會呈現出退縮,不擅表達。

但這並非看似外向的人就不會有這種情況,有些人擅長社交,是團體中的開心果。但實際上可能是因為「我不重要,別人比較重要」,因此漠視自己內在的感覺而去討好他人。

也有一些人表現出非凡的能力,可是卻放棄升遷的機會。或是在接受表揚時,卻十分的焦慮緊張,使得表現失常。這也有可能是此一禁止訊息的徵兆。

在愛情中,對著伴侶說:「你去找別人好了,他們比較好。」這很可能有我不重要的禁止訊息在其中。因為我不好,所以你跟別人在一起比較好。但是卻漠視了其實自己深愛對方,以及對方也深愛著他的這個現實。

如果你不斷的為對方付出,並且做出改變,但是其結果卻是讓你失望。那你必須了解到,真正的問題點不是你付出多少,或改變多少。而是因為自己不重要,對方比較重要,所以你不斷的企圖以這種方式來換取對方的注意與重視。但是要了解到,因為其運作的核心,仍然是「我不重要」。因此,當對方沒有給予你應有的回饋時,你可能會經驗到嚴重的挫折。

我們可以在這裡發現到一個早期決定-「我不重要,但如果我夠努力,我就可以是重要的。」或者「我不重要,但如果我夠好,我就可以是重要的。」

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以自殺或死亡來威脅家人或伴侶的案例,這是個危險的早期決定-「我是不重要的,但如果我死了,他們就會重視我了。」讓對方傷痛或後悔一輩子,也是一種被重視。

不要重要和不要存在一樣,即便禁止訊息被編寫入我們的生命腳本當中,我們仍然渴望獲得他人的重視。因為人的自我存在,通常是經由人與人之間的互動,方能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感。

在親密關係中,常會出現一方時常提出分手,但其實內心盼望對方能夠來挽回自己。透過對方的挽留,方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感與重要性。如果他會挽留我,就代表我是重要的。就像情侶吵架,其中一方掉頭就走,但內心其實希望對方能夠追上來安撫是一樣的道理。這是一種心理遊戲,但心理遊戲的最後結果,只會使雙方都感受到負面的感受。

有些伴侶分手之後,其中一方頻頻打探另一方的消息。但得知對方過得很好時,會經驗到失望與挫折。因為在內心深處,期望對方也會因為失去自己而難過,這樣自己才會是重要的。

很多時候,禁止訊息會和驅力一併出現。通常驅力「要討好」和「不要重要」會組合在一起。因為我不重要,所以要討好他人。

當我們開始認識到禁止訊息之後,我們要開始學會允許。允許自己可以是重要的,允許自己可以存在,開始鬆動僵固的腳本訊息。我們可以過一個不同的人生,而你需要跨出第一步-認識你的生命腳本。

(如您喜愛這篇文章,請點選推薦本文,或推薦本網站。謝謝!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r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